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助贷

信贷与保险行业对比:哪个更适合贷款从业者?

2025-04-09 14:00:03rqBAOJING_110

本文从贷款行业视角出发,对比保险和信贷两大领域的市场需求、运营模式、政策限制及职业发展空间。通过真实行业数据与从业案例,分析二者的核心差异,帮助读者结合自身资源与目标做出选择。重点探讨信贷行业特有的资金闭环逻辑与保险行业的长期价值属性,揭示两类业务的实际操作难点与市场机遇。

信贷与保险行业对比:哪个更适合贷款从业者?

一、市场需求与准入门槛对比

先说信贷行业吧,咱们做贷款的都清楚,现在全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8万亿(央行2022年数据)。尤其是疫情后,小微企业主资金周转需求激增,很多人半夜还在咨询经营贷方案。但这也意味着竞争激烈——光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就有30家,还不算银行和民间机构。

保险行业呢,2023年行业总保费刚突破5万亿,健康险增速特别猛。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的:二三线城市保险经纪人的展业难度,可能比一线城市信贷员低。毕竟保险产品认知度上来了,但很多家庭保障还是不足,市场空间确实存在。

这里有个关键点:信贷业务需要更强的资金对接能力。比如你要做助贷,至少要搞定3-5家资金方渠道吧?而保险从业者主要考验的是客户关系维护,不需要操心资金来源。不过现在监管趋严,两个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,保险要考经纪人资格证,信贷这边也得有基金从业资格证之类的。

二、收入模式与风险波动

信贷行业的收入结构更"短平快",做成一单车抵贷,可能当天就能拿到提成。但遇到经济下行周期就麻烦了,去年某头部平台消费贷逾期率飙升到7%,很多业务员收入直接腰斩。有个在杭州做信贷的朋友说,他2023年的月收入波动能达到2万到8万,完全看市场行情。

保险行业讲究"厚积薄发",首年佣金虽然能达到保费的30-50%,但续期佣金才是大头。比如年金险这类长期产品,后续每年还有5%-15%的持续收入。不过新人淘汰率超高,行业统计显示前3个月离职率超过60%。这点和信贷行业倒是挺像的,都是开头难。

特别提醒:信贷业务存在明显的政策周期。记得2020年监管叫停网络小贷跨省业务时,多少公司连夜调整产品结构?而保险行业虽然也有"134号文"这类规范,但产品迭代速度相对平缓。

三、核心资源与操作难点

做信贷最头疼的就是风险把控。去年接触过深圳某担保公司,他们用大数据风控系统仍然有2%的坏账率。现在市场上流行"助贷+保险"模式,比如要求借款人购买信用保证保险,这倒是把两个行业结合起来了。

保险从业者的难点在于客户教育。虽然不像信贷需要审核收入流水,但要让客户理解重疾险的现金价值或者增额终身寿的IRR计算,没点真功夫还真不行。有组数据挺说明问题:保险客户平均决策周期21天,而信贷客户从咨询到放款平均只要3.7天。

信贷与保险行业对比:哪个更适合贷款从业者?

关键资源差异:
信贷:资金渠道、风控系统、合规资质
保险:客户池、专业培训体系、理赔服务能力

四、长期发展与行业前景

从政策风向来看,信贷行业正在经历"持牌化"大洗牌。央行推动的"所有金融业务持牌经营",让很多现金贷平台转型做助贷。而保险行业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,养老年金、税优健康险这些赛道越来越热。

有个趋势值得注意:信贷+保险的融合产品正在兴起。比如某银行推出的车主贷,必须捆绑车险才能享受低利率;还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,把借款人意外险嵌入贷款合同。这种模式既增加利润点,又降低信贷风险,可能会成为新方向。

职业发展方面,信贷从业者更容易转型做资产管理或金融科技,毕竟对资金流和风控理解更深。而保险行业的资深经纪人,往往能积累高净值客户资源,适合向财富管理领域延伸。

五、给新人的选择建议

如果你手头有现成的资金渠道,或者擅长做企业客户,信贷行业可能更合适。比如最近政府贴息的企业科创贷,利率才3.2%,很多科技公司抢着要,这种政策红利期赚钱确实快。

要是更擅长个人客户经营,特别是家庭财务规划,保险行业的长期价值更大。像上海有个保险团队专攻医生群体,人均年缴保费能到20万以上。不过要注意,现在保险客户比三年前专业多了,随便拿个计划书忽悠肯定行不通。

最后说个真实案例:我认识个从业8年的信贷经理,去年开始考RFP注册财务规划师,现在同时给客户做贷款方案和保险配置,收入翻了两倍。所以啊,与其纠结选哪个赛道,不如想想怎么把两个领域的优势结合起来

精彩推荐

Copyright © 2025~2029 mianjianghao.com

蜀ICP备2022021241号-17